正定历史名人 | 赵佗:真定走出的“南越王”

发布时间:2024-09-07 17:21:00          浏览量:2031

“岭南开发第一人——赵佗与南越国文物展”正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博物馆展出,观众通过展览了解了赵佗这位从东垣(真定)走出的著名政治家。赵佗跨越秦汉两代,秦时平定岭南“百越之地”,引导百越部落从原始氏族社会迅速走向文明时代,并在岭南推行民族亲和政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政权体系,开创了岭南汉越民族融合的历史,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一代英杰。

微信图片_20240910150509.jpg

赵佗公园内的赵佗雕像。

正在正定县博物馆展出的“岭南开发第一人——赵佗与南越国文物展”,是首次在赵佗故里——石家庄市正定县大规模展示南越国文物。展览分为“史载赵佗”“考古南越”“千年追忆”三个部分,通过200余件展品,分别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后世遗迹三大方面呈现了赵佗为维护岭南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促进岭南开发作出的贡献,使得家乡人对赵佗这位20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有了更生动、更深入的了解。

平定岭南


秦朝以前的岭南地区,包括现在的香港、澳门、海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福建南部,散居着众多的越族部落,被称为“百越之地”。当时,这里还是处于部落林立、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状态。

微信图片_20240910150516.jpg

空心砖熊饰踏跺(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赵佗是秦朝的将领。秦始皇平灭六国后,开始实施建立统一国家的大业,把进军的目光盯向了“百越之地”岭南。公元前218年,赵佗受命,与大将屠睢率五十万大军进军百越。

微信图片_20240910150521.jpg

南越王博物院编写、收藏的有关赵佗的图书。

统军的主将屠睢强攻冒进,残酷征杀,激起越人反抗,秦军“三年未能越岭”。赵佗统军后,弃残杀为亲和,“和辑百越”,逐步得到越人拥戴。赵佗平定百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秦朝地方政权。赵佗又建议秦始皇,从中原地区移民五十万人,与越族民众混居杂处。

至此,岭南地区归入秦朝版图,其地域包括现在的越南,以及我国海南、香港、澳门等地。这是中原王朝最早在岭南地区建立的行政区划,也是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确立的政权。赵佗任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尉(最高军政长官),史称“尉佗”。

两度归汉


平定岭南后,秦始皇削弱了赵佗的兵权,降职委任他为南海郡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当时,中原战火四起。赵佗则一举统一了岭南地区,以番禺为都城,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作为南越国的建立者,赵佗被誉为“岭南开发第一人”。

此时,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公元前197年,刘邦北上攻克东垣,改东垣为“真定”,取“真正安定”之意。当他了解到东垣人赵佗在岭南为王时,便派大夫陆贾带一纸诏书南下番禺,奉劝赵佗归顺汉朝,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以国家统一大业为重,接受汉高祖的封号,奉汉称臣,在岭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个具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权,使得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一反刘邦的安抚政策,极力推行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政策。赵佗一方面安抚岭南各族人民,一方面先后三次上书吕后陈述利害。在此期间,赵佗得知吕后要捣毁在真定的赵佗祖坟、诛灭赵氏兄弟宗族,并下诏出兵南越,赵佗愤然与吕后王朝决裂,自立为“南越武帝”。

汉文帝即位后,和“南越王”重新修好,在真定重修赵佗先人墓即为其诚心之举。之后的历代官府对此都十分重视,直到明清时期,这里封土高大、树木苍茫、庙祠庄严。明朝诗人杨睿“烟树苍茫锁赵陵”的诗句印证了昔日赵陵(赵佗先人墓)的规模和盛景。

汉文帝还下令在真定为赵佗先人墓置守邑,岁时奉祀。守陵人在此居住,渐成村落。因真定通往获鹿(今鹿泉区)、井陉的驿道从此经过,设立递铺(军事快递专用机构),“赵陵铺”这个村名便一直沿用到现在。

之后,陆贾携汉文帝诏书二次南下岭南,使得赵佗去帝制再次归汉,作为汉王朝的一位藩王继续治理南越。

和辑百越


赵佗治理南越,非常重视“以诗书而化国俗”,注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越人,教育他们“习汉字,学礼仪”,从而使世代被称为蛮夷的百越人“渐见礼化”。赵佗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耕牛犁田、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传播到岭南,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经过赵佗在这里的治理开发,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使一向十分落后的岭南经济,在当时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水平。

赵佗在祖国南部边疆推行的“和辑百越”等一系列政策和治国方略,使得西汉以来在南部边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政权体系。

赵佗成为秦汉以来第一个接受中央王朝封赐、维护国家统一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领袖,他作为岭南的开拓者,推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以无可置疑的历史地位载入了史册。

岭南包容开放、敢为人先的人文特色,可以从赵佗“和辑百越”的治民理念中找到源头,后世高度评价他为“广东之文始尉佗”。

2008年,为纪念“南越王”赵佗,广东省河源市委、市政府和龙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龙川首任县令赵佗奉为“客家人始祖”。

后世纪念


在河北、岭南等地,至今仍保存着不少与赵佗相关的遗迹,如广东广州市的越王井、广东迎宾馆内的民国“故秦南海尉任君墓碑”,以及广东河源市龙川县赵佗故居遗址、越王井、南越王庙等。在越南,还流传着赵佗败安阳王等传说。这些遗迹与传说,均体现了赵佗在河北和岭南等地的深远影响。而位于石家庄市的赵佗公园,园中的每一处石刻、塑像、碑记,无不讲述着赵佗的故事。

赵佗公园是石家庄市首个以人文历史为特色的纪念性公园。公园里矗立着一座赵佗纪念铜像。铜像右手持书、左手扶剑,双目有神,尽显儒雅的书生气质和军事家的风范。在军事上,赵佗是一位睿智的儒将;在政治上,他还是一位眼光独具、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推动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治国思想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在赵佗公园西侧,还有一片青砖围起来的高大土丘,这就是赵佗先人墓。赵佗曾两次自立为王,最终诚心归汉,就是因为赵佗先人墓的修建。

赵佗公园东侧仿照“朝汉台”修建的越王台,再现了赵佗两次归汉的情景。而公园北侧的“和辑园”,则通过浮雕壁画的形式反映了赵佗征战、统一、开发岭南,促进岭南各民族大融合,推动南越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过程。

赵佗,这位从东垣(真定)走出的著名政治家,成为滹沱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符号,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符号。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杨惠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