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平永安”全形拓清供图在正定博物馆展出
发布时间:2025-01-22 09:10:55 浏览量:3035
腊月二十三,时值“小年儿”,“康平永安”全形拓清供图在正定博物馆展出。
什么是“清供”?为什么在春节“过年”期间推出?“全形拓”和我们知道的“拓片”是一回事儿吗?今天我们走近“康平永安”全形拓清供图,一起感受“清供”“全形拓”艺术魅力,为春节祈福。
清供,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与中国“过年”这一盛大传统佳节紧密相连,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共同绘就了一幅独特而迷人的中华民族文化长卷。作为过年期间举足轻重的文化与民俗活动,清供恰似灵动跳跃的音符,在增添节日氛围、倾诉美好祈愿的宏大乐章里,奏响着悠扬且关键的旋律,成为人们心中对新年美好期许的独特寄托。
全形拓,这一古老而精湛的技艺,源自对器物的深度洞察与极致理解。它要求匠人们在深入钻研器物的历史价值、细细品味其精妙绝伦的纹饰、深刻领悟深邃悠远的铭文,以及全面梳理其发展沿革的每一处细节之后,方能施展这一独特的立体传拓技艺。其历史渊源,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静静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嘉兴马起凤,这位在全形拓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先驱者,开启了彝器拓全形的先河。自他之后,众多能工巧匠如六舟、李锦鸿等,秉持着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执着,承前启后,不断雕琢打磨,使其日臻完善。
清末民国时期,全形拓迎来了崭新的变革与发展。随着西方先进的透视、素描等艺术方法逐渐东传并广泛普及,全形拓技艺受到了新的启发与影响。这一时期所拓器物的图像,在立体感的呈现上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匠人们巧妙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生动地表现出光线的明暗效果,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新技法。这种技法的创新,不仅为全形拓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使其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全形拓”,以墨拓为神奇画笔,凭借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将立体的青铜器原貌栩栩如生地转移到平面的拓纸上,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使观者能够透过拓纸,感受到青铜器所承载的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当全形拓与清供这两大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便诞生了独具魅力的全形拓清供图,为整个节日氛围增添了别样的韵味与深度。
在“过年”这个充满温馨与喜悦的特殊时节,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精心布置全形拓清供图。将这些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或与娇艳欲滴、芬芳四溢的鲜花相互映衬,让娇艳的花朵与古朴的拓图相得益彰,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历史的厚重;或与饱满诱人、色泽鲜亮的水果巧妙搭配,寓意着生活的甜蜜与富足;又或与古朴厚重、承载岁月痕迹的金石共陈一室,彰显出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亦或与墨香四溢、意境深远的书画相互辉映,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蛇年春节将至,在温馨、雅致、喜庆的节日氛围中,到正定博物馆走近“康平永安”全形拓清供图,体会这位无声的文化使者穿越时空隧道,为我们展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及渲染出的那份古朴与庄重,领略千年文化的流转与沉淀。
作者:子重 结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中国国家画院。
师承贾文忠,张培元。师从胡抗美,曾翔,李妙染,齐剑南等先生。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委员,文化旅游部人才中心文化艺术品经纪人,原中国人民大学青少年创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香港《书谱杂志》社石家庄记者站站长,石家庄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正定博物馆助理馆员,正定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