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社之道”展览在正定隆兴寺开幕

发布时间:2025-06-14 16:21:00          浏览量:1523

营造学社之道

主题展览

微信图片_20250621082753.png

2025年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营造学社之道”展览在正定隆兴寺开幕。

微信图片_20250621082757.jpg

由学术研究入手,全面认识文物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从研究到保护”的理念,是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20世纪以来文物保护事业的最大贡献。该展览系统介绍了1929-1946年期间中国营造学社先贤们的学术征程和研究成果,以及在此之后“营造学社之道”的拓展和延伸。

微信图片_20250621082800.jpg

展览地点在正定隆兴寺关帝庙前殿。关帝庙位于隆兴寺建筑群主轴线以东、方丈院以西,由照壁、前殿、后殿与院墙构成两进院落,形成一条独立的副轴线。这里也是中国营造学社正定调查的重要纪念地。1933年4月梁思成偕莫宗江赴正定调查七日,以方丈院东厢为驻地,与关帝庙比邻,每日奔赴城中各处古迹调查测绘,归后整理撰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文中记人述事,既有动荡时局真切的现场感,更有对建筑价值的深刻洞察。展览设于此处,也是对中国营造学社学术调查研究史迹的呼应与致敬。

微信图片_20250621082803.jpg

1933年9月出版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一期,载有《正定调查纪略》

关帝庙前殿为面阔8.6米,进深3.6米,总高约5.5米的三间硬山小殿,空间高窄,光线稍暗,门窗分隔很有特色。设计选择了铝型材这一便于快速搭建的材料,附以菱形金属网,可磁吸方形展板,由天津大学师生现场搭建数日完成。

微信图片_20250621082806.jpg

前殿正立面图,2009年天津大学测绘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250621082809.jpg

根据展览章节内容的需求,铝型材展架设置为“田”“曰”“日”三种规格,便于快速搭建。为避免与墙面产生构造连接,同时保证独立展架结构的稳定性,设置了座椅与矮台。采用可承托45厘米见方展板的菱形金属网,轻盈通透,不遮挡墙面。展板的图框、金属网的边框以及铝型材之间的“空”框,均以景框式构成,勾勒出展览内容与殿内空间。

站在殿前,自门框向内望去,正对着的是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题写的对联:“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联根据空间现状选择以黑底金字呈现,成为殿内最为庄重的陈设。

微信图片_20250621082822.jpg

此次展览是“营造学社之道”展览的重要一站。在中国工程院李兴钢院士的指导和亲自参与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胜景几何中心,陆续邀请了一批深具专业自觉的中青年建筑师,在蓟州独乐寺、五台山佛光寺、义县奉国寺、正定隆兴寺等国内重要的古迹地点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将“营造学社之道”展览逐一落地、精心呈现给公众,呈现给建筑、艺术设计、美术、考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各学科的专业人士和有志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学习者。

来源:正定县隆兴寺景区

初审:刘瀛涵

复审:王云霞

审核:祁彦利 朱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