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道战》:“地下长城”的筑成
发布时间:2025-07-29 09:16:48 浏览量:2063
文/汪 志
对于很多40岁以上的人而言, 电影《地道战》是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这部1965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一经上映便受到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冀中人民创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连续粉碎敌人大“扫荡”,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传奇故事。《地道战》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内容巧妙融为一体,生动描述了由隐蔽地道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关于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也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正定博物馆县史厅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山东海阳民兵大摆地雷阵的抗日故事为背景,拍摄了军事教学片《地雷战》。1963年初,这部民兵教学片被当作故事片在全国放映,一下子引起巨大轰动。于是,1963年初,军委总参谋部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以冀中地道战为原型的军事教学片《地道战》,算是《地雷战》的姊妹片,并提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科学性和历史真实性严谨、确保有教育意义、广大观众爱看等要求。八一电影制片厂接受任务后,第一时间和总参工程兵司令部组建了剧本创作组。按照原计划,电影应在1964年开机,可剧本前后写了近两年,改了好几稿,一直无法确定下来,这期间,创作人员也换了好几拨。就在大家有些心灰意冷时,任旭东临危受命担任导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先后跑了20多个村子走访群众,积极寻找素材,终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高平村找到了灵感,这部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剧本也终于尘埃落定。
1965年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上将主持召开了关于拍摄影片《地道战》的座谈会议,对影片拍摄时间、内容和人物再次提出具体要求,并专门成立了“《地道战》领导小组”,从工程兵、北京军区、河北省军区、总参动员部、总政群工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等抽调人员组成,组长为工程兵副参谋长王耀南。影片以“抗日先锋村”高平村的抗战事例为基本素材和故事原型,1965年4月正式进入拍摄阶段。但由于前两年发洪水,高平村的地道破坏得较为严重,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选择邻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由这三个村庄合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就曾指挥冀中人民子弟兵在没有高山大岭、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发明了地道战。为拍好《地道战》,杨成武上将为《地道战》摄制组提供了《关于冀中平原地道战总结》等资料。另外,编导任旭东本人就是从炮火硝烟、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战士,他在抗日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也使这部影片的场景非常真实,让观众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地道战》中有一首至今仍传唱不衰的经典主题曲《太阳出来照四方》,由军旅作曲家傅庚辰创作。一开始,傅庚辰在北京写的主题歌,自己都不满意。为了找灵感,他跑到冉庄,钻进地道感受当年的战斗氛围,和老民兵聊天,听他们讲述当年的英勇事迹,还向影片顾问王耀南请教。有一回,他去看外景拍摄的路上突然来了灵感,赶紧回到住处,一口气写完了歌谱。这首主题曲融合了河北梆子、老调、哈哈腔等多种地方戏曲和民歌元素,还用了“句句双”的创作技法,大量使用呼喊式音调,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昂的战斗情绪,给电影增色不少。这首主题曲由满族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演唱,甜美清亮的嗓音很好地诠释了歌曲。据傅庚辰后来讲,主题歌最开始想找郭兰英唱,但郭兰英到朝鲜访问去了,又想找才旦卓玛唱,才旦卓玛远在西藏也离不开。后来,有人推荐了邓玉华。邓玉华成功演绎这首歌曲后,傅庚辰又推荐她演唱了《闪闪的红星》中的《映山红》。
由于这些革命者、艺术家的倾力奉献,我们得以在银幕上看到当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壮举,缅怀那些为取得抗战胜利而牺牲的英雄先烈。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遍遍看着《地道战》长大的。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这些抗战老电影,依然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初审:刘瀛涵
复审:王云霞
审核:祁彦利、朱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