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历史名人 | 梁清标:坐拥万卷心悠然

发布时间:2025-08-23 08:57:54          浏览量:1959

微信图片_2025-08-23_085635_753.png

□刘瘦云

公元1667年,47岁的梁清标“翩然归里”,回到久别的故乡正定。回到家乡后,他“手葺蕉林书屋”,以经年集藏书画典籍充盈“秋碧堂”,开启了他镌刻在艺术史册上一段精彩的人生岁月。

梁氏家族自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正定。从明至清,梁家“一堂荣五代”,官位显赫,盛极一时。梁清标出生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自幼沉浸在儒家文化的浓郁书香气氛中,耳濡目染地接受了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理念。他幼年天资聪慧,“生而颖异”“读书目数行俱下,拟管成文,飚发泉涌”(《正定县志》),再加上勤奋的攻读,年轻的梁清标顺风顺水地踏上了通达的仕途。他14岁补诸生,22岁领乡荐,23岁考中进士,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以庶吉士初入仕途。

IMG_6814.jpg

正定博物馆名人厅

公元1644年,24岁的梁清标风华正茂。清政府以其原庶吉士的身份授予他宏文院编修之职。随后,他33岁升任国史院侍讲学士,34岁又升詹事秘书院学士、礼部右侍郎,35岁调吏部侍郎,又“特旨拜兵部尚书”。清世祖曾欲亲征郑成功余部,由于欣赏梁清标胸中的谋略,而委派他提调各处兵马。随后,他又历任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尚书。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时任礼部尚书的梁清标主持科考,特用策论试士,崇实学,黜浮议,得到人才150名,其中有很多知名人士。然而他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3月,皇帝“恩赐闲居”,他致仕还家。

或许梁清标当时内心并没有过多的失落与悲伤。他自幼迷恋诗文,沉醉翰墨,满腹珠玑,只是苦于长年随侍朝堂,案牍劳形,没有那么多自由自在的时间供他驱驰情感,挥洒烟云。返家后,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写字,与友人诗酒唱和。据《正定县志》记载,他“翩然归里,手葺蕉林书屋,赋诗饮酒,优游泉石,有终焉之志”。此番遭际,恰好让他有时间静下心来营造蕉林书屋,启动收藏整理古代碑帖字画的浩大工程,也就此开始了读书写字、品茗作诗的优游岁月。

蕉林书屋位于正定城内燕赵南大街。南侧是梁氏宗祠,再向南不远,就是号称“镇府巨观”的阳和楼。据考证,蕉林书屋占地面积很大,是一个花园式清代古建筑群,有藏书阁、花厅、书屋,有东西跨院,临街是古色古香的清式大门,门前有瑞兽和上马石、下马石,院中遍植银杏、海棠及芭蕉,秀逸的太湖石环列其中。

蕉林书屋落成后,梁清标将所藏的书籍、名画等珍储其中,使蕉林书屋“蓄古书数十万卷”,有“收藏甲天下”之美誉。

关于蕉林书屋的构筑及斋名缘起,梁清标在《蕉林书屋图小序》中云:“蕉林书屋者,予之所构以藏书而燕息咏啸于其中者也。予性不敏,不能博闻强记,以窥夫古人之学,顾好买书,奉钱恒苦不给。见人则求所未见书,得一帙如遇故人,辄怡然累日然。率不能读也,久之所蓄益多。又特爱芭蕉青翠舒卷自如,有林下风味,于是筑室布席拥其间,自谓南面百城不以此小。畦种蕉数丛,掩映窗几,迎风摇曳,庶几可忘暑渴而澹尘也。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秋碧堂的斋号,当源于梁清标对芭蕉的酷爱。他每日沉醉在古典诗词、书画、金石、翰墨的鉴藏之中,读典籍,对古帖,展宣纸,挥羊毫,把全身心投入苏子美“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佳,自是人生一乐”的高古境界。他对蕉林书屋倾注了巨大爱心,他以蕉林自号,以蕉林治印,以蕉林题诗,以蕉林命墨。蕉林书屋,包含着梁清标多少情怀与幽思,多少沉醉与眷恋……

梁清标精心刊印的《秋碧堂法书》,以清代康熙朝拓本为底本,将原拓本的八卷合为一卷,增添了书法家的画像、简介、释文、作品背景、艺术特色等内容,精准再现了原帖墨迹的神采风韵。作为中国古代书画收藏鉴赏史上的珍贵文献史料和明清之际“南画北渡”的重要历史依凭,《秋碧堂法书》的出版发行,无论对于书画收藏鉴赏的研究,还是对于正定历史文化资源的纵深挖掘都有着极为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考证梁清标的一生交游,我们可以考察他书画收藏的活动情况,特别是梳理他书画藏品的来源范围,重构那个历史时空的鉴藏情境。从他的诗集中考证,与他交往的名士大家颇多。英年早逝的纳兰性德曾在康熙身边担当御前侍卫,收藏了一些价值极高的书画珍品,他30岁去世后,一部分藏品辗转到了梁清标的手中,其中就有现藏于北京故宫的阎立本《步辇图卷》。

梁清标书画藏品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南画北渡”的书画作品,他不失时机地将触角伸到了艺术品相对集中的江南。1668年,他在北京结识的扬州书画装裱高手张黄美即是当时南北书画双向收购的关键人物。吴其贞《书画记》中说:“扬州有张黄美者,善于裱褙,后为梁清标家装。”吴其贞在张黄美家观赏到一批宋元书画名迹,俱为梁清标收购。梁清标还有一首诗提及这位张黄美:“石城张子号多才,扬州今古襟抱开。齐诣志怪那及此,哄堂笑语声如雷。”

此外,梁氏家族素有图书收藏的爱好。他的叔祖梁志在古董、书画的收藏方面对他多有教诲,其精心收藏的部分书画藏品也落到了梁清标的手中。梁清标还继承了祖上的其他珍贵遗产。梁清标一生倾心书画收藏,不惜重金购求书画,他的十余万卷藏书和书画作品,珍藏在河北老家正定城内的“蕉林书屋”中。

据考证,梁清标秋碧堂的藏品中,晋唐有90件,两宋有238件(册),元代有171件(册),明清有93件,其中多为稀世之珍品。梁清标曾有诗句论及书画鉴藏:“谛观审辨析毫芒”“博物多识鉴赏精”,可以见出他高度自信的鉴赏功力。可以说,凡是经梁清标收藏并钤印的书画,基本上都是真迹。他收藏过的晋唐书画藏品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晋唐藏品的主要来源,经他题签、钤印和考证最多、也最能显示他精准鉴定能力的是两宋时期的书画藏品。

蕉林书屋的藏品虽然早已风流云散于历史的岁月深处,但梁清标为珍贵文物的收集、保护、鉴赏以及广泛流传做出的卓越功勋,蕴含着生命的温度、知性的暖意与智慧的芬芳,必将使他的名字永久地铭刻在中国文化的史册,回响于烟波浩渺的时间深处。

来源:石家庄日报

初审:刘瀛涵

复审:王云霞

审核:朱志辉、祁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