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正定 | 正定高平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发布时间:2025-08-29 09:39:23          浏览量:1614

高平地道战遗址。

微信图片_20250829093220_601_73.png

高平地道战纪念馆。

微信图片_20250829093227_602_73.png

高平村的地道战文化墙。(本文图片均由高平地道战纪念馆提供)

石家庄日报记者 石雅彬 裴建素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华北人民为了抗击日军的扫荡,克服了平原地区无险可守的劣势,发明了神奇的“地道战”,石家庄市正定县高平村就是当年地道战开展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的人民家家挖地道,户户相连通,不仅打退了敌人多次大规模围剿,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96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电影《地道战》,导演任旭东等人来到高平,在这里挖掘素材,创作剧本,这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电影中,无论是主题曲、主人公,还是重要场景、重点战役都有高平的影子。

如今,走进高平地道战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烈士遗物,一段段翔实的史料记载,令人瞬间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全民皆兵、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奋力担当。伟大的抗战精神世代赓续,激励中华儿女自强自立、砥砺前行。

“高平地道战是村级民兵组织地道战打得最好的”

地道战是抗战时期人民战争的伟大创造,1963年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接到命令,“以故事片的形式拍一个关于地道战的民兵教育片”。该片导演任旭东带领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解放军工程兵共同组成的创作组,走遍冀中平原的几十个村庄,寻找创作灵感和故事原型。在正定县高平村采访十余位参加过地道战的民兵后,任旭东决定以高平村为原型,创作电影剧本,电影中的村庄就取名“高家庄”。

任旭东在给《高平地道战》一书撰写的序言中写道:“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就抗战时期的地道战而言,哪个村也没有高平村打得好,打得那样惨烈,打得时间那么长,打得那么艰苦。”“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平地道战是村级民兵组织地道战打得最好的。”

高平村隶属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位于县城西北35华里的正定、灵寿两县交界处,是敌占区到晋察冀边区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抗日战争时期,该村男女老幼齐上阵,在村庄地下建造了能打能防、能攻能守的“地下长城”,利用地道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1940年,日军先后在高平村东南方向的曲阳村、西面的韩家楼、西北的后塔底和东北的傅家村修建了炮楼。高平人民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于1942年冬全村老幼齐上阵开始挖地道,挖有村外地道干线两条、村内干线三条,村内的三条干线与各支线相连,并与各地道口、井口、屋顶工事相通,全长数十华里,形成了能打能防、能攻能守的“地下长城”。高平人民利用地道有力地袭击和消灭敌人,被日寇视为眼中钉。从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军曾多次进攻高平村,其中较大的合围扫荡就有5次。当年,这个仅有400多户、2000多人的普通村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与敌人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地道战,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2004年8月15日,电影《地道战》导演任旭东,编剧徐国腾、王俊益故地重游,回到高平村。他们同当年的老游击战士们话往事,回忆了创作经过,同时提到,电影《地道战》的影片故事主要取材于高平村抗日战争时期五次反扫荡的战斗事迹。

正定博物馆县史厅

“电影里的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都是以高平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刘傻子为原型塑造的”

任旭东曾回忆,“电影里的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都是以高平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刘傻子为原型塑造的。”电影里的台词“高家庄就是高”“各小组注意!不准放空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都是根据当年刘傻子的原话创作的。

刘傻子是高平村人,生于1916年,1941年担任高平村游击小组组长,1942年任民兵中队长。因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多次在反扫荡中击退敌人,被授予正定县第三区、正定县、晋冀区战斗英雄,1944年底被评为晋察冀边区地道战唯一特级战斗英雄,并出席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他的事迹多次被《晋察冀日报》等报刊报道。

1944年8月1日,正定县支队三中队要拔除韩家楼炮楼,调动高平、韩家楼两支民兵队伍参战。刘傻子带队前往,配合三中队调虎离山、引蛇出洞,很快把炮楼端了,俘虏伪军50多人,缴获长短枪械50多支。正定、灵寿两县敌人为攻打高平特别训练了两天,第三天清晨突然包围该村,先用炮火狂轰一阵。刘傻子指挥各小队,先在房上工事、地下枪眼打,又用土炮打,敌人摸不清虚实不敢前进。后来,敌人企图从东、南突击,也都踩了地雷,中了手榴弹,挨了冷枪。这次妇女儿童们都上阵,有的送手榴弹、送吃的,有的瞭望敌情报信,众志成城。敌人一连六次进攻,都被刘傻子指挥民兵打退。下午,疲惫不堪的敌人拖着死尸、抬着伤兵逃走。

这一仗后,高平村成为晋察冀抗日模范村,刘傻子成为晋察冀抗日英雄,他出席第二届晋察冀群英会,还得到了军区颁发的奖励——一头小毛驴。

1945年5月4日,日军纠集了正定、灵寿、新乐等多处县城的日伪军,在凌晨悄悄接近高平村。敌人接近村东北口时,被站岗民兵发现。民兵中队长刘傻子立即带领民兵和全村群众投入战斗。战斗在拂晓打响,日伪军向村内进攻,民兵们用地雷、手榴弹、步枪阻击敌人,敌人被迫退到村外重新组织进攻。日伪军多次进攻,才攻入村内。刘傻子带领民兵,与日伪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刘傻子独占地道口,把手榴弹绑在一起当地雷使用,一连炸死14名日伪军。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进了村的敌人处处挨打。周围几个村的民兵也在县里的组织下,在野外配合作战。日伪军腹背受敌,被打死打伤59人,只得放火烧房而退。日伪军败退至正灵公路,架炮向高平村狂轰滥炸,正在打扫战场的刘傻子,被弹片炸伤腰部,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9岁。

因为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这次战斗被称为“三二三战斗”,村民们为了纪念牺牲的战斗英雄,将村庙会时间改在这一天,每年村里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文艺演出。

如今村里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是1948年12月高平人民为刘傻子等革命烈士修建的。

“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这是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歌。这首歌曲也是在高平地道战歌的基础上创作的。

任旭东在高平村挖掘素材的时候,有一次采访,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民兵,老人情不自禁唱起高平村地道战歌:埋好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激动的任旭东赶忙记下来,这就是电影《地道战》主题歌的雏形。

如今的高平村,修复了600多米的地道遗址,地道内部设有储藏室、卫生室、广播室、会议室等。该村还建成了高平地道战纪念馆,里面的展品和图片无声地诉说着这座村庄的红色历史。1997年,高平地道战遗址被命名为“石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高平地道战遗址·高平抗敌斗争纪念馆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石家庄日报

初审:刘瀛涵

复审:王云霞

审核:朱志辉、祁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