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正定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北孙村据点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5-09-04 09:47:25          浏览量:1079

北孙村据点攻坚战

(1941年10月10日)

1941年10月10日,正定县大队(步兵第五六九团八连)在八区队一个连的配合下,以勇猛的作风,灵活的指挥,激战约二十余分钟,攻克了北孙村据点,毙敌三人,俘敌三十余人,缴获步枪三十余支及军用物资一部。此战,打击了敌人猖狂气焰,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更加鼓舞了当地革命群众的斗争情绪,为进一步开展抗日工作创造了条件。

北孙村位于正定县城北约九公里处。敌据点筑在该村东部一个大院内,外有东西长约五十米、南北宽约三十米、高三米的土围墙。内以高四米的两道墙筑成宽约十米的过道,将院子分成东西两院,其间有一座桥,大门在南面,门即大车棚,棚顶将东西两院贯通。东院为住宅;西院房顶及院墙筑有垛口,外围墙北约三十余米处有一独立家院,便于利用。

守敌为正定伪警备团一大队三中队九小队另一个班。为破坏我堡垒村的抗日工作,经常迫害我抗属,外出抢掠民财,无恶不作。该据点成为敌安插在我心脏地区的一个“钉子”,对我开展抗日活动极为不利。

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拔掉这个“钉子”,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地方开展抗日工作。正定县大队奉命在八区队一个连的配合下,攻克北孙村据点。

县大队受领任务后,首先派侦察员对该据点进行了详细侦察,尔后召开干部会,传达了上级意图及本大队的任务,对敌情、地形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打法,拟定了战斗方案。其部署:一分队长率七名由全大队选拔的战士组成奋勇队,每人带八枚手榴弹,分队长配手枪一支,携越墙上房用的梯子两部,绳子一根,由围墙东南角实施主攻,攻占东院房顶后,沿东棚顶向西院发起进攻。一分队二班为二梯队,在奋勇队后跟进,随时准备加入战斗;大队长率三分队及一分队三班为预备队;二分队长率二分队在据点西南约五十米处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压制敌火力点,掩护奋勇队向敌实施攻击。并规定了指挥和协同联络信号,大队指挥位置在该村东南角民房内。战斗发起后,随二梯队跟进。八区队一个连在据点北面的独立家院内占领阵地,担任佯攻,以配合县大队的行动。县大队抓紧时间进行了战前准备。

10月9日黄昏,县大队和八区队一个连,从灵寿慈峪北土头出发,经一夜行军,秘密隐蔽地通过敌封锁沟,于翌日拂晓到达了北孙村,分散隐蔽在村西部我堡垒户内待命。大队派出了侦察、警戒,封锁了消息,并以村自卫团和化了装的县大队战士抵近敌据点附近,切实监视敌之行动。

10日19时县大队见敌情无变化,各分队即按预定方案开始接敌运动。20时许,各分队迅速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大队长即令奋勇队向敌摸进。当奋勇队进至距外围墙东南角约三十余米时,被敌哨兵发觉,敌查问口令见我未回答,即开枪射击。此时八区队一个连从北面以机枪向敌猛烈射击,二分队也以猛烈的火力从西南向敌射击。奋勇队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抬梯跃进,利用围墙构成的死角,冲到了墙根,靠上了梯子,攀上了围墙,并将另一部梯子投入院内,把绳子拴在靠好的梯子顶部,顺绳滑入院内。奋勇队员孙振林,第一个携梯冲到东院的东南角,搭好梯子,登上东院房顶;接着一分队长也相继登上房顶,以手榴弹连续向敌投掷,掩护后续奋勇队员登房顶。此时,敌以密集火力阻我登房,占据东房顶的一分队长等两人与敌展开激战。二梯队在火力掩护下,以迅猛的动作登上东房顶,连续向敌投掷手榴弹。敌遭沉重打击惊恐万状,边打边撤至院内。奋勇队乘胜占领了敌西院房顶阵地。敌十余人企图放下吊桥东逃,遭我打击后,又准备越墙西逃。奋勇队当即以火力追击,毙敌三人。此时县大队长率领预备队冲入院内,截住了敌西逃退路,而后以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手段,迫敌投降。21时县大队打扫完战场,押解俘虏,于当夜返回灵寿土头根据地。

(选自六十四军战史)

来源:正定发布

初审:刘瀛涵

复审:王云霞

审核:朱志辉、祁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