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拾零——正定地下遗址考古成果展


IMG_6824.jpg


正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下遗迹丰赡。境内发现的南杨庄遗址、西洋村遗址,小客遗址等,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西周时期,白狄族人在这里建立了鲜虞国,定都新市(今新城铺镇)。战国时期,中山国在此置东垣邑(今石家庄市东古城),后于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自晋代至清末,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之治所,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一度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畿辅重镇。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而过,昔日正定的辉煌之景,可以从众多地下遗迹和遗物中窥见一斑。


IMG_6829.jpg


南杨庄遗址位于正定县城东南南杨庄西北的土岗上,当地群众称“卧龙岗”,北面紧临滹沱河。遗址发掘于1980年和1981年,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存,是冀中地区滹沱河流域发现最早、规模较大,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当时,南杨庄遗址正处于“史前文化走廊”的中心地带,是北方、中原和山东的考古学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地区。而南杨庄遗址在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也体现出与周边考古学文化互动的特征。


IMG_6833.jpg


西洋村遗址位于正定县正定镇西洋村西2000米处,至今未发掘。遗址所在地是一座土丘,面积约5200平方米。土丘东面断崖处多处暴露红烧土、红陶片、灰陶片等遗物,陶片表面多为素面磨光,间有一些绳纹和篮纹。土丘西侧因村民用土已形成二层阶梯状,落差较大。1985年至1990年,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组织专业人员对西洋村遗址进行了普查,在遗址东侧断层处采集到泥质红陶残片,器形为钵。经专家认定,该遗址应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1956年,西洋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jpg


小客遗址位于正定县北早现乡小客村东250米处,地跨小客、北早现二村。1985年至1990年,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对小客遗址进行了普查。普查中,在遗址北侧断崖处发现多处灰坑和红烧土遗迹,并采集到绳纹灰陶罐、磨光灰陶盆、磨光灰陶罐、红陶片、夹砂红陶片和部分器足以及一些石器、骨器、蚌器、铜器等遗物,陶器中可辨器形有豆、罐、瓮,纹饰主要为弦纹。经分析,小客遗址应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1982年,小客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jpg


新城铺遗址位于正定县新城铺镇新城铺村北750米处,新城铺村是正定县内最大最古老的村落,当地村民曾多次于此取土时发现制作精湛的青铜器和陶器,现仅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就藏有此处出土的青铜器13件、陶器4件,器形包括爵、觚、鼎、尊、觯、罐、豆、鬲等,纹饰有绳纹和雷纹,其中青铜器大多有铭文。这些遗物在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商末周初时期特征,是规格较高的贵族用器,这表明早在商周之际,正定就与中原王朝之间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1982年,新城铺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位于正定县燕赵南大街西侧、开元寺现址南侧,遗址所在地原为居民区,因拟建开元寺南侧绿地广场而进行提前发掘,是正定县历史上以及河北省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城市考古工作。经过2015—2019年五个年度,共计发掘3000余平方米,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发现各类遗迹现象270余处,出土文物6700余件,这些遗迹和遗物是研究开元寺寺庙建筑体系和正定古城演变过程,以及城内民居、街道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也为研究华北地区晚唐至明清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探讨正定古城的商业活动和当时商贸路线提供了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