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文化探讨 | 全形拓的艺术魅力与技法

发布时间:2025-01-07 11:34:47

全形拓的艺术魅力与技法

文/子重

壹、拓片的出现

南朝梁虞和在《论书表》中记载:“拓书悉用薄纸,厚薄不均,辄好绉起。范晔装治卷帖小胜,犹谓不精。孝武使徐爰治护,随纸长短,参差不同,具以数十纸为卷。” 这里提到的 “拓书”,被认为是有关拓片的早期记载之一。

存世唐代拓本

一、《柳公权书金刚经》敦煌唐代拓本,公元1896年法国人希伯和盗运。法国国家图书馆藏,28.5 × 1166.6 cm。

二、《化度寺碑》剪裱残本,共存12页,共计226字。其中起首2页共39字,为法国人伯希和劫取,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10页共187字,为英国人斯坦因劫取,现藏伦敦大英图书馆。

三、《温泉铭》为唐拓唐裱剪装本,高23厘米,横总长154厘米,残存50行,行7到8字不等,单字大小4厘米左右,起于“及故”止于“无竭”,总共354字,后被法国人伯希和劫取,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微信图片_20250107111126.png

柳公权书金刚经

化度寺碑

温泉铭

贰、什么是全形拓

全形拓的起源

据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十章“拓墨”介绍:彝器拓全形始于嘉兴马起凤,《金石屑》(一:卅三)录一汉洗,马氏题云:“汉洗,旧拓本,戊午六月十八日,傅岩马起凤并记。”戊午为清嘉庆三年。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一册)有全形爵四及仲凫父敦,均不甚工。张廷济题识在清道光二年。徐康《前尘梦影录》(下二一)谓:吴门椎拓金石,向不解作全形。道光初年嘉兴马傅岩能之。六舟得其传授,曾在玉佛庵为阮文达公作百岁图。

全形拓分类

颖拓、分纸拓、整纸拓。

整纸拓分纸拓:六舟和尚

整纸拓分纸拓:陈介祺

整纸拓分纸拓:周希丁

整纸拓分纸拓:傅大卣

整纸拓分纸拓:贾文忠

颖拓:姚华

颖拓:康殷

颖拓:贾文忠

叁、全形拓的制作

准备工作

(1)工具准备:拓包、宣纸、墨汁、白芨水、毛笔、喷壶、棕刷、镊子等。

(2)器物清理:将待拓的器物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灰尘、污垢等,确保器物表面干净整洁。

上纸

(1)将宣纸裁剪成适当大小,用喷壶均匀地喷上适量的水,使其湿润。

(2)在器物表面涂上一层白芨水,然后将湿润的宣纸轻轻地覆盖在器物上,用棕刷轻轻拍打,使宣纸与器物表面紧密贴合,不留气泡。

打墨

(1)待宣纸稍干后,用拓包蘸取适量的墨汁,从器物的高处开始,逐渐向低处打墨。打墨时要注意力度均匀,墨色过渡自然。

(2)对于器物的纹饰、铭文等细节部分,可以用小拓包或毛笔进行精细拓印,以突出其立体感和层次感。

微信图片_20250107111333.png

揭取拓片

(1)当墨色完全干透后,用镊子轻轻地从宣纸的一角开始揭取拓片,注意不要损坏拓片。

(2)将揭取下来的拓片平整地放在通风处晾干,然后可以进行装裱等后续处理。

肆、传承与发展

传承谱系

周希丁→傅大卣→贾文忠→刘瀛涵

周希丁(1891—1961),名康元,江西临川人。擅书画、篆刻、全形传拓等技艺,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民国时期,在北京琉璃厂开设古光阁,组建金石学研究团体“冰社”。

傅大卣(1917—1994),河北三河县人,15岁到琉璃厂古光阁当学徒,师从周希丁,后供职于北京文物局,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傅大卣继承了周希丁传拓绝技,曾手拓钟鼎彝器、印章、甲骨、玉、铜、石器等数万件作品,并将毕生所长传授弟子贾文忠。

贾文忠(1961—),生于北京金石世家。自1978年起先后在北京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鉴定研究工作。独立修复过千余件青铜彝器。全形传拓技艺师承傅大卣并不断创新,作品达300余件,使得全形传拓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刘瀛涵(1990—)师承贾文忠、张培元。师从胡抗美、曾翔、李妙然等。结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收藏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委员,文化旅游部人才中心文化艺术品经纪人,原中国人民大学青少年创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香港书谱杂志社石家庄市记者站站长。正定博物馆助理馆员,正定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与书画结合

微信图片_20250107111341.png